能源新聞

[中時電子報] 時論─駁翁院長再生能源數據

最後更新日期:2017-07-28 22:00:15
貴報日前一篇「2025年再生能源提升達15% 翁啟惠力推太陽能」的新聞,文中翁啟惠院長在立院被質疑與6年前支持核能說法自相矛盾時,提出許多數據替自己辯駁。

翁院長說再生能源發電量僅占全台4%,遠低於鄰國。但由於水力發電開發甚早,技術純熟,在再生能源中占了絕大多數,因此在討論再生能源時常把水力發電和非水力發電分開討論。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的資料,目前全球發電量中約有17%來自水力發電,而美國能源情報署在2013年的報告也指出,至2025年時全球水力發電占總發電量比例約16%。台灣水力發電受限地形與氣候,目前約占發電量3%,發展也已趨飽和,幾無增加潛力,到2025年預估仍約占發電量3%。所以台灣再生能源發電比例跟國際比較起來偏低,主因是水力發電受到限制,和有無發展決心或長不長進無關。

非水力發電,目前風能、太陽能和地熱總發電量不到全台1%,其中陸上風能即占7成。陸上風能受地理環境與人口稠密度影響,全台發展空間也趨近飽和。

台大前校長李嗣涔博士主持的國科會「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」成果報告顯示,台灣在2025年前有潛力發展的再生能源主要為離岸風能、太陽光電和地熱發電。如有效運用再生能源開發潛力,再生能源可成長到占全國總裝置容量的15%,總發電量的8%(並非翁院長說的發電量15%。裝置容量指設備數量與容量,不等於發電量,實際能產生的電力需視該裝置的實際運轉時間,如有效日照、風吹時間)。

翁院長說要將再生能源發電量調高至30%,等於是要台灣在近10年間將非水力再生能源發電量從1%成長到27%,這在國際間也相當罕見,國際間預估在2025年時全球非水力發電占總發電量比例約8%。希望翁院長能進一步提供其評估方法。

翁院長提到「日本設定2020年再生能源占總發電量的30%,德國設定在2025年達到80%。」筆者查證相關資料發現,日本經濟產業省及能源廳上個月公告的「能源基本計畫」載明:「2020年之發電配比中,再生能源占13.5%;在2030年的發電配比中,再生能源占20%」。而德國政府於2011年10月提出的「2010聯邦政府能源觀點及2011能源系統轉換」報告中亦載明:「再生能源於2030、2040、及2050年的發電占比值應分別為50、60、及80%。」謹在此請教翁院長的資料來源。

翁院長說:「德國太陽能去年1度要台幣10多元,今年已降為5元,3年後還將降為3元。」其實指的是太陽能「補貼費率」要從10多元降到3元,而非太陽能「成本」從10多元降為3元。因德國太陽能吃掉其補助再生能源費用(1年約4000多億台幣)中7成,發電量卻不如風力、水力或生質能。德國因此要大幅調低太陽能補貼費率。

翁院長最後表示:「除發展再生能源外,國家還應節能減碳與提高能源效率。」這三大方法全民應能達成共識,但跟發展核能並不衝突。今年4月,聯合國氣候變遷問題小組(IPCC)指出:「若要避免全球氣溫失控引發暖化浩劫,建議各國再生能源與核能要同時發展,以降低對火力電廠的依賴。」如我們不要核四,又強制核一、二、三按時除役,2025年台灣火力發電比例將逾90%,「非核家園」恐要淪為「多碳家園」。

筆者建議修改那三大方法為:並進穩健發展再生能源與核能、有效節能減碳、提高能源效率。以解決台灣能源短缺,善盡防止全球暖化之責。

(作者為清華大學研究助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