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源新聞

[經濟參考報] 日本強震撼動全球新能源格局。

最後更新日期:2017-08-01 17:24:27

經濟參考報

一場9.0級的強震正在震動全球新能源市場格局。一邊是歐洲各國民眾出於對核能安全性的擔憂,反對聲浪不斷高漲,主要核能企業股價應聲大跌;另一邊是光伏、風能等新能源公司的股價風生水起,整個行業也不斷得到各國政府人士的力挺。日本強震產生的連鎖反應,正向新能源領域傳導,福島核危機似乎預示著核能發展遇阻,光伏、風能上位的全球新能源市場新格局。

  爭議

  核能發展遭遇阻力

  受日本核危機影響,紐約和法蘭克福股市核能板塊主要個股本周(當地時間週一、週二)紛紛下挫。其中,為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設計了全部6座核反應爐的通用電氣股價累積跌幅超2%;法國核反應爐供應商阿海琺兩天累計跌幅已經超過16%;而國際上三家主要鈾礦開採商Denisones、UraniumEnergy、UranerzEnergy的股價更是慘不忍睹,累積跌幅均超過20%。

  對此,歐美部分投資機構預測,受此次日本核危機影響,歐美國家,將會重新審視核能政策,並很有可能暫緩部分核能專案。

  目前,德國已經調整了其核能政策,宣佈暫停去年通過的延長核電站運營期限計畫3個月,在此期間,將對所有17座核電站的安全性進行毫無保留的徹底檢查。與此同時,德國巴符州、黑森林州已宣佈關閉部分服役期滿的核電站。

  原子能研究機構世界核能新聞(WorldNufunction(){this.length=0;returnthis;}News)撰文稱,德國目前核電占發電量比例的30%左右,而法國的核電發電量比例超過70%。如果日本核危機進一步惡化,導致法國作出核能政策的重大調整,其示範效應可能傳導至歐美其他國家。屆時,將可能沉重打擊核能產業的發展。

  不過,作為全世界核電發電量比例最高的法國並未對核能政策作出調整。有分析指出,目前歐洲主要發達國家中,核電的發電量比例均佔據不小的份額,不可能在短時期內全面下馬。不過,由於法國在核電領域的特殊地位,未來的政策將左右全球核電工業的命運。

  作為全球擁有最多核電站國家的美國,對於核能的去留問題,也是搖擺不定。白宮發言人傑?卡尼(JayCarney)近日透露,奧巴馬政府仍會將發展核能作為美國新能源計畫的一部分。美國共和黨領導人麥康奈爾(MitchMcConnell)等人也認為,應繼續支持發展核能,日本的核洩漏不應該成為阻礙美國核能工業復興的理由。不過,美國民主黨參議員約翰?克裡(JohnKerry)等人則旗幟鮮明地反對核能,其理由就是安全性。

  對於各國對核能安全的擔憂,東方證券研究報告指出,美國1979年三哩島事件後,國內核電建設停滯;前蘇聯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洩漏後,歐洲核電建設也基本停滯。直到本世紀初,核電建設才開始出現復蘇跡象。因此,預期核電產業短期內會受到負面影響。

  另一位證券分析師則向《經濟參考報》記者介紹,日本東芝公司收購了美國西屋公司;三菱公司與法國海爾法形成戰略聯盟;日立公司與美國GE公司合併了核電業務。很顯然,日本的核危機會對這三家主要的核電公司產生負面影響,世界核電發展也將因此受阻。

  預測

  光伏、風能借機上位

  就在歐美各國對核電未來舉棋不定時,歐美部分投資機構則紛紛預測,受此次日本核危機影響,歐美各國,將會重新審視核能政策,並很有可能暫緩部分核能專案,轉向光伏、風能等新能源。

  與此同時,歐美主要市場上的光伏、風能等新生能源個股紛紛紛上漲,特別是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,表現搶眼。其中,英利綠色能源累積上漲16.21%,天合光能累積上漲16.21%,賽維LDK累積上漲18.16%,大全新能源累積上漲11.44%。其他個股也有不同程度的漲幅。

  調查公司CleanEdge最新調查顯示,全球光伏、風能和生物燃料產業收入從2009年的1391億美元增長到2010年的1881億美元,增長35%;到2020年,光伏、風能和生物燃料產業收入有望翻番。在日本核危機爆發後,CleanEdge則指出,受此事件影響,各國對光伏、風能需求將加大,其發展速度將超過之前的預測。

  東方證券報告同時預測,出於對核電安全的擔憂,對非石化能源的需求將進一步提升。其中,光伏、風電、水電、生物質發電將被看好。其中,光伏和風電具有安全性高、儲存量豐富、發點品質穩定等特點,發展空間更為廣闊。因此,長期來看光伏和風電可能進一步得到各國政府重視,迎來發展良機。

  一位投資機構負責人向《經濟參考報》記者介紹,核電安全性問題在日本核危機事件發生後可能被進一步放大,對氣候和環境的負面影響,將對其他新能源的發展起到一定促進作用,特別是光伏、風能等。

  高盛、大摩等投行則指出,作為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費國,如果日本關閉核電站,意味著需要進口更多的油氣,將進一步推高國際油價。如果其他各國繼續跟進,巨大的能源缺口將使國際能源市場產生新的變數。因此,各國可能轉向光伏、風能等新能源領域尋找解決辦法。

  公開資料顯示,美國、法國、日本、英國、德國、加拿大、韓國7個主要工業國家的核電發電量占總發電量比例分別為,19.8%、75%、34.7%、28.9%、31.2%、12.4%和42.8%,一旦關閉過多的核電站,勢必造成國際能源市場供應吃緊,將很可能無法滿足上述國家的工業和民用需求。

  目前,德國、英國和法國已經開始著手考慮扶持光伏、風電等新能源。德國外交部長韋斯特建議政府應著手將能源發展方向轉向風能、光伏等清潔能源。而據德國當地媒體報導,巴伐利亞州、黑森林州等宣佈關停核電站的地區,已經開始計畫興建新的風能和光伏項目;英國能源部長克裡斯?胡恩也表示,將推動政府出臺光伏、風能產業的扶持政策;而法國則已經宣佈將年光伏安裝量上限提升至500萬瓦。

  機會

  國內光伏、風能企業需審慎擴張

  對於光伏和風能產業的良好預期,各國光伏和風能廠商已經開始摩拳擦掌。光伏企業SolarWorld和風電設備製造商Vestas,在股價大漲後紛紛表示看好新能源產業前景,並有可能進一步擴大產能。

  無獨有偶,我國廠商也紛紛出手,趕搭這趟順風車。在日本強震後的幾天內,不少企業先後宣佈了雄心勃勃的未來發展計畫。

  國內光伏企業天合光能CEO高紀凡表示,日本核危機將為光伏行業帶來新的機遇,因此預計未來五年內,公司光伏設備銷售量將以每年50%的速度增長,並有望到2015年完成80億到100億美元的銷售額。力諾集團宣佈,正向光伏產能1000兆瓦衝刺,並計畫未來每年以300兆瓦到400兆瓦的速度提升產能,並最終達到2000兆瓦的產能。中國風能技術則宣佈任命傑森?卡萊(JasonCarline)為該公司美國區的首席銷售總監。此舉隨即被外界解讀為是大舉拓展海外市場。

  但對於國內企業的擴張,也有專業人士提醒,風能、光伏儘管得到各國重視,但仍非世界能源市場主流。目前日本核危機給風能、光伏產業造就的美好前景,也有可能是鏡花水月。如果歐美等國為確保能源供給穩定,仍可能保留絕大多數的核電站,甚至繼續建設核電項目。屆時,盲目擴產將讓國內企業自吞苦果。

  據廣東省電力開發公司副總經理孫丹萍介紹,2010年全球太陽能光伏發電設備較2009年增長122%,達到16GW(1GW=1000兆瓦),而目前我國的光伏產能已經超過全球的需求。一旦歐美市場出現萎縮,國內市場得不到及時啟動,以出口為主的我國光伏產業將會遭到毀滅性的打擊。

  倫敦花旗銀行分析師梁嘉在接受《經濟參考報》記者採訪時介紹,目前德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光伏進口國,但去年7月份德國將光伏補貼下調15%左右,義大利、法國也緊隨其後降低了光伏補貼,已給不少中國企業造成衝擊。

  中金公司報告預計,2011年底全球光伏產能可能超過40GW。相對於19GW到24GW的全球需求估計總量,市場供需嚴重失衡。

  梁嘉認為,除德國外,其他歐美國家對日本核危機目前正處於觀望和評估階段,等該事件平息後數月甚至一兩年後,才會對各自的能源規劃作出最終判斷。短期內,歐美各國核電發展將被暫停,會為國內光伏和風能企業提供機會,但長期來看,國內相關企業仍需根據市場需求來調整發展計畫。

(轉載自 2011/3/17 經濟參考報)